11月1日下午,在第十届江苏省青年科学家学术年会分会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薛禹胜与8位青年科学家代表围绕“薪火相传 肩负使命”这一主题,交流分享成长和科研经历,交流思想、启迪智慧,分享成果、展示才华,老一辈科学家与当代青年科学家在这里开展了一场有关科学的深度对话。该活动由江苏省科协人才服务中心承办。
圆桌对话现场
踏实做事,传承老一辈科学家精神
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的结果。青年人才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
此次圆桌对话中,薛禹胜院士以《从复杂性研究说到人生规划》为题,从复杂性研究的困境与探索、整体保熵还原(WRT)简介、复杂系统规划的两种思路、社会学思维与工程学思维和战略人才培养目标与路径五个方面与在场青年科学家分享科研心得。
薛禹胜院士是稳定性理论及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家,是时变非线性运动系统稳定性量化理论的创立者,是电网安全稳定量化分析控制体系的奠基人,是我国电网停电防御框架的总设计师,被誉为“守卫电网安全第一人”。他说,创新人才乃产业之本。“我们要培养忠于祖国,讲科学道德和社会责任,推动人与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知识结构合理,有想象力,有综合思维和创造能力的队伍及领军人才。”
结合自己参加工作60年来的经验,80余岁高龄的薛禹胜院士用长达2个小时的时间,与青年科学家分享自己的科研心得。他深情寄语青年人才:要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融会贯通,在不断进取的同时保持坚定的科学信念;要了解灵感的偶然与必然,没有艰辛付出的必然,就没有灵感的偶然,在敬畏经典的基础上,深入求索客观规律 ,在勇于反思自己的前提下,大胆质疑权威;要追求自我价值,始终心灵宁静,视好条件为鞭策,视差条件为磨炼,乐观不抱怨,哪怕是在掌声响起的时候,也要永远安静地努力;要关注团队的发展与成员的成长,颠覆性的创新往往来自跨领域的非线性思维,从团队协同工作中涌现,要将个人的执着凝聚为团队的精神。
薛禹胜院士与青年科学家分享交流
今年是省科协第十届常委会青年科学家专委会委员、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二级业务专家蔡斌随导师薛禹胜开展科研工作的第17个年头。他回忆说:“导师对我最重要的影响是长期以来一直秉持的踏踏实实做事的态度。我的性格比较活跃,虽然不是站在了‘踏实做事’的反面,但确实存在着不小的距离。在导师的言传身教之下,我逐渐让‘活跃’和‘踏实’兼容了。”
蔡斌表示,随着科研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自己对于“踏实做事”的内涵也有了更多体会。他总结为三点:在取得了成绩以后不停止拼搏;在得不到认可的时候不放弃努力;在工作中不去跟风甚至炒作热点。“作为年轻一代的科研人员,我会继续践行以导师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的科研精神,肩负起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使命,接好、跑好与传好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科技工作者的接力棒。”他说。
肩负使命,以青春之力育“创新繁花”
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新征程中,青年科学家们始终牢记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在全省科技创新大局中找准坐标,不断向科技创新的深度和广度进军。省科协第十届常委会青年科学家专委会成员代表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热爱能抵岁月长。”省科协第十届常委会青年科学家专委会副主任、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助理、门静脉高压中心主任祁小龙以“热爱”为主题词,现场分享了自己15年的科研经历和成果。他说,面对新时代科技发展的机遇与挑战,青年人要聚焦核心技术,强化创新融合,深化科普教育,共享科研成果,共同为实现中国科技强国梦贡献江苏青年科学家的智慧和力量
作为军事智能的探索者,省科协第十届常委会青年科学家专委会委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信息系统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李青山分享了自己带领团队从事新型指挥控制技术创新研究工作,承担重大型号工程研制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科研历程。他说:“创新笃行筑常青,初心如山不可移。筑梦强军,就必须能‘熬’得住,青年科技工作者要始终牢记国防事业光荣使命,以推动核心技术创新发展为己任,为国防和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不懈奋斗!”
“科学是一条孤独的路,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往往要经历很多波折和艰辛。我把科研路上的心得体会和感悟汇总为5颗心、8字感怀和1句忠告。”省科协第十届常委会青年科学家专委会委员、无锡透平叶片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监兼工艺研究院所所长崔慧然现场分享表示,这5颗心是爱国心、敬畏心、好奇心、责任心、感恩心;而8字感怀是平台、团队、用心、情怀;1句忠告则是科技工作者要耐得住寂寞,向下扎根才能向上成长。
崔慧然感慨,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我国正走在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伟大征程中,广大科技工作者大有可为。要永葆对科学探索的好奇心,秉承科技工作者的坚守,用“十年磨一剑”的韧劲,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在强国路上绽放光彩。
勇立潮头,做顶天又立地的科研
青年的力量不仅关乎国家的未来,更关乎全球科技的共同发展。圆桌对话现场,还有来自江苏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资助对象代表、南京江北新区青年科学家的精彩分享。
东南大学副研究员林文丽今年刚刚入选“青托”工程。作为“青托”代表参与此次活动,她十分感谢省科协提供的交流机会。她说:“我主攻的科研方向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资源探采。作为科学界的‘萌新’,能有机会与薛院士及众多青年科技人才同桌对话,深感荣幸。此次交流也激励了我,未来继续在国家重大战略驱动和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牵引下,在当前我国工程建设、资源勘探、灾变管控等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上持续攻坚。”
同为“青托”代表,来自紫金山实验室的副研究员王泽南在分享中表示,自己的研究方向是新型网络体系架构,希望通过研究,未来社会能实现像使用水电一样使用算网资源。“我将跟实验室的青年科学家们一起,面向网络通信与安全领域重大战略需求,以解决行业重大科技问题为使命,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开展重大示范应用,促进成果在国家经济建设中落地。”
南京江北新区青年科技工作者代表、南京凯地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代红久是留学归国人员。2015年他创立该公司后,一直致力于研发治疗恶性肿瘤的新型CAR-T、TCR-T及抗体一类新药,期望能改变晚期患者临床基本上属于无药可用的现状。“公司重点聚焦大病种,确定了以肝癌、胶质瘤、结直肠癌、胃癌、胰腺癌为适应症方向,希望通过在创新实力和快速临床转化能力上持续努力,能解决千万晚期实体肿瘤患者临床急迫需求。”代红久说。
合影留念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传承与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精神,青年科学家们从这里启航,努力做理想坚定的爱国者和永不懈怠的奋斗者,在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省中展现更大作为,走向更广阔的世界科技创新舞台。(作者:文/夏文燕;图片/ 刘成贺 责任编辑:张译丹)